找到相关内容251篇,用时2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欧阳渐生平简历存在问题考论

    民国三十二年),江西宜黄人,近代著名佛学居士。”[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三第四册,中华书局1990年2月版,第288页。]  《中国近现代高僧与佛学名人小传》:“欧阳竟无(一八七一——...纷纭的现象,有急需加以科学考辨的必要。在澄清事实之前,我们不妨先大致按照时间顺序来看看近二十年来各家论著中对该问题的表述:  《哲学大辞典·中国哲学》:“欧阳竟无(一八七一——一九四四) 居士。名渐...

    谢金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52155206.html
  • “三教论衡”及其之间的融合

    融觉寺僧昙谟最对论“佛与老子同时不?”(参《广弘明集》第一《元魏孝明帝召佛道门人论》)  时而热闹,如北齐时道士陆修静率徒与上统、昙显斗法,足为《西游记》类似故事张本[⑤](参《广弘明集》第四高祖文宣...,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北周卫元嵩撰《齐三教论》七,见《旧唐书》肆柒《经籍志》下)。至李唐之世,遂成固定之制度。如国家有庆典,则召三教之学士,讲论於殿庭,是其一例。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11260307.html
  • 观音与妈祖的相关性研究

    施品受记品》三,《大正藏》第三册。  马鸣菩萨造,昙无谶译:《佛所行赞》四,《大正藏》第四册。  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大正藏》第九册。  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安徽师大学报》,第二十五第四期,1997年4月,页490-。  于君方:《观音的女性形象》,《法光》,第五五期,1993年,第四版。  于君方:《观音在亚洲》,《香光庄严》第五九期,1998年9月...

    林嫣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34062199.html
  • 浅谈中国佛教的过去和未来

    大乘起信论》再翻译出来奉还给印度,又把老子的论著等翻译给印度人进行文化交流,堪称文化史上一大功臣。[《续高僧传》第四 道宣法师撰 《大正藏》第50446页,《旧唐书》191等]  鉴真和尚东渡...正是社会的需要使然。  早在两千多年前,汉明帝遣蔡愔等去天竺求法,摄摩腾竺法兰驻锡洛阳白马寺,译《四十二章经》等[ 《高僧传》第一,梁慧皎法师撰 《大正藏》第50322页]。经中所讲十善业和在家修...

    释正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92266135.html
  • 法显精神现在仍然显露出不灭的光芒

    以为古今罕有,自大教东流,未有忘身求法如显之比。”(《高僧法显传》)   法显是中国佛教僧人中第一个到达印度本土的人。道宣撰《续高僧传》第四曾云,中印佛教佛教文化交流,“首自法显、法勇,终于道邃、...在异乡,十人之中只有七人能够返回。“當知一經達此,豈非更賜壽命。”(《高僧传》第三)顾影唯己,常怀悲慨。“顾寻所经不觉心动汗流,所以乘危履险不惜此形者,盖是志有所存专其愚直,故投命于必死之地,以达...

    黄心川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542792680.html
  • 法显精神的现代价值

    罕有,自大教东流,未有忘身求法如显之比。”(《高僧法显传》)   法显是中国佛教僧人中第一个到达印度本土的人。道宣撰《续高僧传》第四曾云,中印佛教佛教文化交流,“首自法显、法勇,终于道邃、道生,...十人之中只有七人能够返回。“當知一經達此,豈非更賜壽命。”(《高僧传》第三)顾影唯己,常怀悲慨。“顾寻所经不觉心动汗流,所以乘危履险不惜此形者,盖是志有所存专其愚直,故投命于必死之地,以达万一之冀。...

    黄心川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543492690.html
  • 禅与个性化创造诗论

    1983年版。  (14)《荷泽神会禅师语录》,见《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第四册,中华书局1983年版。  (15)(24)《传心传要》,出处同上。  (16)铃木大拙《通向禅学之路》,中译本,...禅宗永嘉集》。  (26)《黄 断际禅师宛陵录》,见《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第四册。  (28)(29)谢榛《四溟诗话》三。  (30)王夫之《姜斋诗话》二。   (原载北方论丛...

    张晶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10340873.html
  • 唐大安禅师生平的几则考证

    册,中华书局1994年版。④(宋)悟明:《联灯会曳七,《福州长庆大安禅师》。《续藏经》第二编乙,第九套。⑤(宋)普济:《五灯会苑第四,《长庆大安禅师》。苏渊雷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版,上册第191...34(民国)证亮、梵辉:《西禅小记》三,《宗传·第一代开山懒安禅师》。B35(宋)普济:《五灯会苑第四,《长庆大安禅师》。上册,第192页。B36(明)隐寓(清)性幽:《黄檗山寺志》三,《僧懒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02962770.html
  • 《俄藏敦煌文献》第17册部分写经残片的定名与缀合

    1行。   《妙法莲华经》第四“见宝塔品”第十一“提婆达多品”第十二   鸠摩罗什译。内容字迹相同者7号。品十一6号,品十二1号。书写工整秀丽。每行书17字。不可直接缀合。   Дx16982,品...册第41页A栏11-29行。   Дx17454,存5行,行6-10字。起“当精进一心”,讫“世尊说此”。经见《大正藏》第9册第41页A栏20-28行。   《金光明经》第四“流水长者子品”第十六 ...

    邰惠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2415978737.html
  • 简述汉文佛典对梵文语法介绍及其对中国古代语法学发展的影响(上)——从“语法”的出处讲起

    法显、同时代玄奘齐名并列为中国西行求法最有成就、最有影响的三僧人之一唐代义净(635—713)《南海寄归内法传》第四(《西方学法》)说(据王邦维校注本,中华书局,1995;文字校《大正藏》有所校正)...《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抄》第五十(《大正藏》,36,395c ,396a)和南宋法云《翻译名义集》第四(《大正藏》,54,1124b. c)也基本上照录了《华严经探玄记》关于“八转声”的讲述...

    孙良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2940751.html